2010/05/15

馬校長的合唱團

讓人感動和遺憾的廣告

繼上一個廣告 - 平凡母親蔡鶯妹的故事後,這幾天又看到大眾銀行讓人感動的新廣告「馬校長的合唱團」。

第一支廣告蔡鶯妹的故事來自台南新化徐鶯瑞女士的真實故事,是位在國外機場巧遇徐鶯瑞的民視記者蕭慧芬披露在她部落格的文章 - 阿嬤的小抄。非常可惜,大眾銀行這兩則廣告都沒有看到原出處的註解,只說是「真實故事改編」。

英文有句形容得很神的"take the credit for other people's work", 在文化和藝術上,這是大忌。在大眾銀行的第二支系列廣告裡錯誤依然繼續。馬校長的合唱團故事最初引起注意應該是透過商業週刊的報導或公視所製作的記錄片。廣告拍得再好,畢竟是商業目的,應該避開掠人之美和揀人便宜之嫌。最起碼可學外國人加註 "based on/inspired by 某個原始題材",會獲得更多尊重。

這原是南投東埔國小合唱團的故事,廣告畫面小學的名字不見了(倒是在路邊揮舞的紅旗上不合常理出現簡體字的东埔国小),另一方面又刻意放出旁白配音者是張惠妹的消息。

漢人常把對原住民的概念簡化成一族,反正都是原住民,都很會唱歌,而忽略各部族文化的特色和差異性。廣告的處理方式會對一般觀眾隱略故事中最重要的背景元素-布農族獨特的八部合音

布農族人本來就不用五線譜,校長不懂樂理也不會是障礙。和廣告失真的呈現完全不同,原名馬彼得的校長實際上是用豐富的肢體語言指揮,誘發那藏在孩子們基因裡的歌唱天賦開出燦爛的花朵和自信,也藉由布農族的音樂,撫慰這群在現實生活中面對各種缺陷和困頓的孩子。

一個聲音告訴我,這是支拍得很棒,讓人感動,具有自我認同意義的廣告,想那麼多幹嘛;但另一個聲音還是忍不住跳出來告訴我:我們要用正確的方式做好事,不要在彰顯某個價值的時候,卻同時破壞另一個重要價值。

在廣告的感動沈澱後,疑問逐漸浮現,感覺廣告對文化的「利用」成份遠多於尊重。還有,有個幾年來默默犎助合唱團的某企業基金會,不知他們看了這廣告後會不會氣炸




http://www.youtube.com/watch?v=-j-L68l-BSg

 

2 則留言:

  1. "我們要用正確的方式做好事,不要在彰顯某個價值的時候,卻同時破壞另一個重要價值。"這句話是我這些年來再認同不過的一句話了,尊重不同的價值體系,在我們的文建會,宗教團體,學校都做不到時,更何況社會.我們自己有時也成了共犯之一.警愓啊! (2010/5/17)

    回覆刪除
  2. 例如陳樹菊"事件"中,被破壞得最嚴重的就是「單純」。
    (2010/5/17)

    回覆刪除

非Google用戶「發表意見的身份」請選擇「名稱/網址」,網址可不填。